【歷史中的智慧】
德行更比才能重
【原文】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余不足觀也已。"
【譯文】
孔子說:"即使有周公那樣的才能和那樣美好的資質(zhì),,只要驕傲吝嗇,,那他其余的一切也都不值一提了,。"
【讀解】
才能資質(zhì)屬于才的方面,驕傲吝嗇屬于德的方面,。
才高八斗而德行不好,,圣人連看也不看他一眼,只有德才兼?zhèn)洳攀峭昝赖娜瞬拧?/p>
如果二者不可得兼,,德是熊掌,,才是魚,孟子舍魚而取熊掌,,圣人舍才而取德,。
今天我們的用人之道,我們選拔和培養(yǎng)跨世紀(jì)的人才,,似乎依然堅持的是這個原則,。當(dāng)然,其德和才的內(nèi)涵都已不可同日而語,。
至于周公本人,,不但不驕不吝,而且是謙遜大度的典范,,"這也是人所共知而勿庸
【歷史小故事】
歐陽修誨學(xué)
原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xué),,不知道,。然玉之為物,有不變之常德,,雖不琢以為器,,而猶不害為玉也。人之性,,因物則遷,,不學(xué),則舍君子而為小人,,可不念哉,?
(如果)玉不雕琢,(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學(xué)習(xí),,(也就)不會懂得道理,。然而玉這種東西,有(它)永恒不變的特性,,即使不琢墨制作成器物,,但也還是玉,(它的特性)不會受到損傷,。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就會發(fā)生變化。(因此,,人們?nèi)绻┎粚W(xué)習(xí),,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從而變成品行惡劣的小人,,難道不值得深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