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濱州市博物館年度工作報告
2020年,,在局黨委的正確領導下,我館全面貫徹黨的方針,秉承“團結,、高效、嚴禁,、活潑”的館訓,立足博物館工作抓黨建,抓好黨建促進博物館發(fā)展,。牢牢樹立“抓好黨建就是最大政績”理念,堅持以黨建統(tǒng)領全局,、引領發(fā)展,,持續(xù)推動黨建工作與業(yè)務工作同頻共振,不斷提升黨建質量和水平,,為助推市博物館高質量發(fā)展提供了堅強保障,。全年共接待觀眾近20.3萬人,團體193個,,其中未成年參觀團體135個,。觀眾接待水平和社會服務能力不斷提升,全年發(fā)放觀眾滿意度調查問卷1800份,,觀眾滿意率98%,。無安全事件發(fā)生。順利通過全國二級博物館評估定級,;被授予“國家AAA級景區(qū)”,;“博學薈”研學創(chuàng)新設計方案獲2020首屆山東省研學旅行創(chuàng)新線路設計大賽三等獎;《尋紅色足跡 訪歷史豐碑》在第二屆濱州市黨員教育電視片觀摩評比活動中被評為市級精品課程,;順利完成“山東省科普教育基地”,、“濱州市關心下一代教育基地”、“首批濱州市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復審工作,。
一,、以黨的建設為引領,聚發(fā)展合力
(一)疫情面前,,每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新年應有的祥和與熱鬧,市博物館積極響應各級防疫工作安排并迅速行動,。在閉館不放假的前提下,,館支委班子對防疫工作進一步周密部署,、細化防控舉措,全館黨員和其他工作人員一起沖鋒在前,、擔當作為,,豎起一面面先鋒旗幟。 3人次被緊急抽調至全市抗疫一線助力防疫攻堅,、復工復產,,均完滿完成各自任務,其中1人次被市委市政府授予首批“抗疫先鋒”榮譽稱號,。
(二)陣地面前,,每一名黨員都是堡壘
近年來,市博物館主動發(fā)揮自身場地及職能優(yōu)勢,,積極創(chuàng)建全市黨員學習教育基地,。打造“濱州歷史文化陳列展廳”、“孫子文化展廳”和“黨建活動大型主題展覽”三大板塊,,配合“濱州市廉政警示教育展廳”,,在市博物館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黨員干部教育基地。為此,,2020年4月市博物館推出《大國脊梁?眾志成城抗擊疫情一一濱州市主題創(chuàng)作美術作品展》,,《毛澤東文稿的故事》、《為什么是中國共產黨-慶祝建黨九十九周年特別講座》等主題活動,。今年市博物館黨支部精心制作的紅色黨性教育微課《尋紅色足跡 訪歷史豐碑》作為市直文旅系統(tǒng)唯一推報專題片被濱州市直機關工委選送代表濱州市參加全省優(yōu)秀黨員教育電視片評選,。該片被中共濱州市委組織部評為第二屆濱州市黨員教育電視片觀摩評比市級精品課。
(三)學習面前,,每一名黨員都是主角
市博物館黨支部加強自身建設過程中,,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制度化,以集中學習制度為切入點,,推行集中學習“輪講制”,,為全館黨員干部搭建了展現才華的講臺和相互學習交流的平臺,充分調動了黨員干部的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全面提升了學習質量和學習水平,,讓每名黨員都成為了學習上的“主角”。每周借助主題黨日,、“三會一課”研討交流,、“我來講黨課”等時機,由全館黨員干部輪流擔任主持,,負責主講,,自主選題,安排議程,,鍛煉口才,,鼓勵以多媒體課件等直觀形象的方式進行授課,優(yōu)化了知識結構,,提升了綜合業(yè)務能力,。全年,累計組織集中學習活動30余次,,組織黨課學習5次,,“我來講黨課”活動6次。
(四)紀律面前,,每一名黨員都是表率
2020年,,以內控機制建設為契機,為了有效防范各類業(yè)務風險和廉政風險,,確保館內各項工作有效運轉,,業(yè)務分工有規(guī)可依、崗位職責有章可循,。一直以來,,博物館黨支部堅持民主集中制。凡是館務重大事項,、需要維修項目的安排和資金使用,都提交會議集體研究決定,;對群眾關心的大宗采購、工程建設,、干部提拔,、公款接待等方面加強監(jiān)督管理,做到有紀要,、有備案,、有監(jiān)管、有審計,、有公示,。今年,在博物館官方網站開設政務公開專欄,,將博物館基本信息情況,、2019年用于社會公共服務的重大項目招標情況和重要物資設備采購情況、政策法規(guī),、辦事信息等進行公開,,自覺接受群眾監(jiān)督,爭做廉政表率,。
二,、以中心工作為抓手,突出主業(yè)風采
2020年,,市博物館緊緊圍繞國家,、省市重大戰(zhàn)略部署和市文旅局重點任務目標,,真抓實干,做出博物館貢獻,。
(一)抓“孫子書院”品牌
市委書記佘春明多次強調,,“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的孫子智慧,,造就了濱州“智者智城”的優(yōu)秀文化基因,,正扎根厚植到濱州各項事業(yè)發(fā)展之中,使其成為最具文化自信心,、最具精神支撐力,、最具城市歸屬感的強大軟實力。為此,,市博物館在原有的孫子文化固定展廳和孫武講堂的基礎上,,2020年提出利用2-3年的時間打造“孫子書院”文化品牌。一是爭取上級資金200多萬元完成孫子文化展廳提升改造工程及其附屬功能區(qū)提升改造工程,,豐富了孫子文化的展示方式和手段,,增加了整個展廳的互動體驗。二是邀請了國家,、省市研究孫子文化的十余名專家,、教授專題講授孫子文化20余場次,對智者智城,、兵圣智慧傳播進行多角度,、多層次、大眾化的新探索,。三是征集,、購置了一批從民國時期開始至今的有關孫子文化的相關書籍專著200余套冊,設立“博物館孫子書庫”,,并為市民提供免費借閱,。“孫子文化特色數據庫”正在緊鑼密鼓的搭建中,,其匯聚,、整合與孫子文化相關的所有資源,可支持市民免費查閱和下載孫子文化類圖書,、期刊,、報紙、學位論文,、會議論文,、專利、標準等常規(guī)性資源,,使之成為孫子文化科研服務的文獻資源保障平臺,。四是圍繞孫子文化和其他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每周末、傳統(tǒng)節(jié)日以及重要紀念日等重要時間節(jié)點推出《孫子兵法》竹簡制作,、拓片,、陶藝、面塑,、糖畫、黏土仿銅制作,、雕版印刷,、古法造紙、木胎嵌銅絲,、仿古建筑搭建等30余項傳統(tǒng)手工技藝,,共計110余場次,參與活動青少年近五千人次,,讓孩子在“玩”中體驗孫子文化和其他傳統(tǒng)文化的獨特魅力,。至此一個集展廳、講座,、藏書與傳承功能于一身的“孫子書院”已初見雛形,。五是為加強孫子文化研究,濱州市博物館與濱州學院孫子研究院舉行了校地合作會談并簽署合作協議,。合作協議的簽訂,,將有利于雙方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進一步整合資源,,增強校地協同創(chuàng)新能力,,打造孫子文化研究與傳承的新高地。
(二)抓“黃河文化”品牌
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是習總書記提出的國家戰(zhàn)略,。推進黃河文化遺產的系統(tǒng)保護,,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是時代賦予文博人的歷史使命。一是濱州市博物館歷時近一年的時間收集,、整理,、策劃推出了大型專題展覽《黃河之水天上來--歷代黃河輿圖特展》,共展出宋元至民國歷代黃河輿圖近百幅,,匯集了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等近二十家國內外博物館的珍藏。這些展品全部采用高清數據復制,,遵循原大,、原色的原則,,其逼真程度更勝古之影拓,不僅可以讓大家清楚地領略到歷代黃河的真實面貌,,更能深挖隱藏其中的黃河故事,,弘揚黃河文化,凝聚精神力量,,為富強濱州貢獻智力支持,。展覽引起濱州社會強烈關注,市人大,、市政協,、市委宣傳部等市直乃至縣區(qū)有關單位全體成員預約參觀了展覽,并給予了高度評價,。二是開設了《黃河文化講堂》系列講座,,已邀請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復旦大學資深教授葛劍雄教授,,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山東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院長,、黃河文明傳承與現代文明建設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特聘研究員燕生東教授和濱州市政協常委,、副秘書長扈光珉老師相繼開展《黃河文明》、《濱州與黃河的約定》,、《傾聽母親河》專題講座,,由黃河水滋養(yǎng)的源遠流長的黃河文化開篇,內容涵蓋政治,、經濟,、軍事、外交,、體育等多方面,,充分挖掘我市豐富的黃河文化所蘊含的時代價值。三是組織系列“黃河文化”傳習活動,。六一兒童節(jié)前夕,,我們舉辦“ 一起追尋母親河的童年”活動,以自駕游的方式組織30組家庭赴黃河岸畔,,聽黃河故事,,看黃河奔流,與黃河共嬉戲,。
(三)抓假期“博學薈”品牌
為充分發(fā)揮博物館的公眾教育職能,,自2020年起市博物館在寒暑假期間特別策劃了博物館“博學薈”活動。我們整合了全市優(yōu)質資源,打造了一流師資團隊豐富博物館社會教育職能的同時,,結合素質教育本身,,既幫助孩子們接受到高質量文化及藝術課程,同時也解決了暑期家長們由于工作繁忙而無法照顧孩子的后顧之憂,。整個暑假“博學薈”分為兩期,,每期25名學員,每期10天,,即連續(xù)兩周的10個工作日,。課程總體分為五大板塊,即尋古濱州課程,、藝術提升及體驗課程,、運動健身、經典學習及作業(yè)輔導等內容,。活動受到家長和孩子的熱烈歡迎,。此次博物館“研學游”項目的初次試水就成為市場“爆款”,,成為寒暑假濱州孩子的不二選擇。
(四)抓“文化大講堂”品牌
“文化大講堂”是由濱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辦,,濱州市圖書館,、濱州市博物館、濱州市文化館聯合打造的一個文化傳播,、交流,、提升的濱州高端文化品牌。活動以“中國濱州文化大講堂”為載體,,打造成獨具時代特色,、擁有深刻內涵,“內有掌聲,,外有名聲”的濱州特色文化品牌,。依托“中國濱州文化大講堂”,廣泛邀請,、精心挑選,、協調組織社會各界的專家學者和骨干團隊, 邀請全國各大高校以及社科院所,、文化旅游領域德才兼?zhèn)?、口碑好、口才好的專業(yè)人員授課,。內容涉及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紅色文化、孫子文化、文旅產業(yè)發(fā)展,、藝術,、圖書、展覽,、非遺,、歷史哲學、人文地理等領域,。2020年共舉辦各類講座60余場次,,楊立新、李松齡,、陳敬忠等60多位國家級文化大咖蒞臨濱州大講堂為大家傳經送寶,。活動得到了廣大市民的廣泛認可與喜愛,,幾乎場場爆滿,。
(五)抓“國家二級館”創(chuàng)建
2020年是文博系統(tǒng)三年一度的博物館評估定級年,沖刺“國家二級館”是博物館建館之初的既定目標,。博物館評估定級工作既是對濱州市博物館工作三年來的一次集中檢閱,,也為今后博物館發(fā)展起到了方向盤和導航儀的重要作用。為此,,市博物館圍繞評估定級評價標準,,找準短板,揚長避短,,相繼開展了神妙的海水生物世界科普展,、濱州明清進士題名碑拓片展、“巧手慧心 期冀永存”——濱州市博物館館藏書畫修復成果展,、“獨具絳心——淺絳彩瓷器展”,、濱州市木拼畫展覽等5場對外交流展覽展示活動;征集與濱州有關的文物(藏品)100余件套,;爭取上級資金124萬元,,完成館藏書畫50套(124件)修復項目;爭取上級資金399萬元,,相繼啟動館藏陶瓷158件修復項目,、文物預防性保護項目和文物保護數字化項目;馬海真,、張卡的論文《中小城市博物館青少年教育功能研究》獲濱州市第29次社科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張卡的論文《淺論濱州在齊文化形成與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李博文,、張玉的論文《元代魯北地區(qū)城池修建成因探析》獲濱州市第29次社科優(yōu)秀成果三等獎,;李博文的論文《晚清民國時期番薯仔黃河三角洲的引種推廣》被評為第十八屆山東省博物館學會二等獎,。目前,濱州市博物館已獲評國家二級博物館,。
(六)抓“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
2020年是濱州市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總攻決勝之年,,也是濱州市博物館“省級文明單位”復評年。濱州市博物館繼續(xù)緊抓“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不折不扣的完成上級交辦的各項工作任務外,,創(chuàng)新性的承辦了由濱州市文明辦、濱
州市文化和旅游局承辦的濱州市創(chuàng)建全國文明城市知識有獎競賽,,積極發(fā)揮自身特長為濱州市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添磚加瓦,。競賽以網絡答題的形式進行,內容為創(chuàng)建全國文明城市相關知識,,歷時一個月,,獎品為博物館文創(chuàng)產品。大賽取得圓滿成功,,共有5000多位市民參與答題,,涉及全市100多家單位。于此同時,,還相繼開展了 “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送福送春聯,、“學雷鋒紀念日”志愿服務宣講、“溫暖重陽夕陽慰問”,、公益鑒寶、“光影童年”公益觀影,、“快樂童年關懷成長”等多次志愿服務活動,,讓博物館文明觸角不斷延伸。
(七)抓“云端服務”宣傳
2020年對博物館來說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是挑戰(zhàn),,更是機遇。疫情成為了博物館數字化成果與創(chuàng)新傳播能力的一次集中考驗,。1月底,,濱州市博物館迅速行動,通過微信公眾號推出6期線上展覽,,將現有松年書畫展,、明清進士碑拓片展、濱州市歷史文化陳列展,、奇妙的海水生物世界展和孫子展廳進行720全景展示,。讓“窩在家里”的市民通過多種新媒體方式參觀線上博物館,滿足公眾足不出戶即可線上云觀展的需求,,隨時隨地關注濱州市博物館的新鮮事兒,,把歷史裝進口袋中!組織多次云直播活動更是取得巨大成功,大咖帶您“云”游博物館,、大咖帶你來鑒寶,、“大咖帶你看輿圖”等活動燃爆網絡,全國超過60余萬觀眾在直播平臺進行互動,,云游市博,。全年,市博物館活動被各級新聞媒體爭相報道,,報紙報刊宣傳報道70篇,。其中,濱州日報39篇,、魯北晚報26篇,、魯中晨報5篇。新媒體平臺發(fā)布237則消息和文章,。其中,,濱州網64篇、大眾網51篇,、今日頭條107篇,、中國旅游新聞網12篇、中國?山東網3篇,。濱州電視臺錄制5期專題欄目,,《濱州人游濱州》4期,濱州大視野1期,?!安┪镳^熱”成為濱州新聞“新寵兒”。
三,、以文物安全為重點,,保運行平安
(一)重安全生產制度建設
濱州市博物館不斷完善安全制度建設,2020年制定了《新冠肺炎疫情時期門禁管理制度》《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預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預案(補充)》《2020年“兩會”期間安全生產工作實施方案》《濱州市博物館恢復開放工作方案》《濱州市博物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消殺明細》等制度文件,。落實了安全生產責任,,促進了博物館規(guī)范化管理。
(二)重電子防范系統(tǒng)建設
博物館已形成由視頻,、音頻,、入侵探測、緊急報警,、實體防護,、人員防范、聯動報警組成的安全防范系統(tǒng),。為增強縱深防護效果,,強化重點部位防護水平,,優(yōu)化安檢服務流程,對博物館周界防護,、重點部位門禁控制和視頻音頻復核進行了改造升級,。新安裝了紅外對射光柵報警器、人臉識別系統(tǒng),、實體防護,、視頻測溫裝置和視頻音頻監(jiān)控設備等。目前,,博物館現有視頻監(jiān)控212個,、各類探測器215套,視頻存儲時長超90天,,電子防范系統(tǒng)聯動運行穩(wěn)定,。
(三)重安全維護與隱患整治
巡更人員每兩小時對場館各處進行安全巡視,巡查情況記錄于《巡查記錄本》,,發(fā)現安全隱患立即報告,,及時處置。監(jiān)控室工作人員每一小時對監(jiān)控設備,、報警設備及場館內外運行情況進行檢查,,檢查情況記錄于《安全檢查記錄本》。展廳開放期間,,樓層保安員負責對負責樓層進行不間斷安全巡查,、秩序維護、文明參觀勸導等工作,,發(fā)現安全隱患報告監(jiān)控室和保衛(wèi)部,。閉館后,對全館進行清場檢查,。各房間,、展廳,、機房通道,、步梯間,依次檢查,,不留死角和人員逗留回旋空間,。清場后所有參加清場人員簽字確認。
2020年,,通過巡查發(fā)現并處理安全隱患60余處,,隱患統(tǒng)一匯總記錄,明確整改措施,、負責人和整改期限,。對于整改難度較大的隱患,,視隱患的風險水平采取臨時防護措施或閉館措施應對。
(四)重安全教育與培訓演練
2020年,,共召開安全工作專題會議16次,,安全教育培訓4次,消防演練4次,,防暴及應急救援演練5次,,提高了全體工作人員的安全生產意識及應急處置能力。
四,、主要存在的問題
(一)團隊意識需進一步提高,,部室間協調溝通需進一步加強;
(二)品牌活動知名度,、美譽度,、輻射力、影響力,、帶動力還不強,,精品意識欠缺;
(三)數字化博物館建設相對滯后,,科技服務手段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