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王氏文化研究會向我館捐贈族譜
2024年3月20日,,山東新城王氏第九次續(xù)修世譜委員會主任,、新城王氏文化研究會會長、新城王氏第二十世孫王克明先生向濱州市博物館捐贈《新城王氏氏譜(文獻卷)》一套七冊和《新城王氏第九次續(xù)修世譜譜后》一冊。濱州市博物館館長王志偉代表市博物館接受捐贈,,并向王克明先生頒發(fā)捐贈證書。
新城王氏家族是明清時期有名的文學世家和仕宦望族,,明嘉靖至清光緒三百余年間,,科甲蟬聯(lián)、簪纓不絕,,出進士30名,,舉人52名,貢生158名,,出仕為官者100多人,,堪稱“齊魯?shù)谝贿M士家族”。明清兩朝官居四品以上的朝廷大員12人,,“父子尚書”,、“四世宮保”,,人稱“半朝王家”,;有詩集和文學著述傳世者50余人,著述200余種820多卷,,又以“江北青箱”蜚聲海內,。其家族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內涵,,特別是歷代傳承發(fā)展的家規(guī)體系,成就了獨具特色的齊魯望族家訓門風,,成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之一,。新城王氏家族的興盛得益于良好家風的形成和傳承。新城王氏家族的家訓族規(guī),,自四世祖王重光開始,。王重光有八個兒子,他對諸子家教最嚴,,曾制家訓云:“所存者必皆道義之心,,非道義之心,勿汝存也,,制之而已矣,。所行者必皆道義之事,非道義之事,,勿汝行也,,慎之而已矣。所友者必皆讀書之人,,非讀書之人,,勿汝友也,遠之而已矣,。所言者必皆讀書之言,,非讀書之言,勿汝言也,,諾之而已矣,。”王重光家訓以“道,、義”起家直至八世祖王士禛將整個家訓,、家風不斷完善、升華,,形成了以家訓族規(guī)為脈絡的名門家風,。
《新城王氏氏譜(文獻卷)》是新城王氏第九次續(xù)修族譜的一部分,共有七卷,,收錄了王氏先祖畫像,、文物勝跡、民國老照片,、家族活動照片,、族譜續(xù)修過程、歷次修譜序文、王氏先祖?zhèn)饔?、家訓及藝文,、奏疏等文獻,以期傳承家族優(yōu)秀家風家訓,,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承上啟下,,攸昭后人,。
濱州市博物館館藏的國家三級文物“清康熙御筆帶經(jīng)堂手卷”即為康熙皇帝親賜于王氏家族第八世祖王漁洋的。該手卷畫心長101.5厘米,,寬39厘米,。上書“帶經(jīng)堂”三字,是康熙皇帝于公元1700年所題,,以西漢大儒倪寬“帶經(jīng)而鋤”的故事來比喻王漁洋清正以愛民、經(jīng)詩以修身之意,。王漁洋二十六歲開始為官,,累官至刑部尚書,是著名的清官廉吏,。從政之余勤于著述,,一生著作36種560多卷。獨創(chuàng)詩論“神韻”說,,主盟詩壇半個世紀之久,,被譽為“一代詩宗”“文壇領袖”。
國有史,,方有志,,家有譜。家譜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蘊含著大量的人口學,、社會學、民俗學,、民族學,、經(jīng)濟史、人物傳記,、宗族制度和地方史料,,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是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對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套族譜的入藏,進一步豐富了我館藏品體系,對于研究我國進士文化,、士族文化以及黃河三角洲名人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供稿 | 研究保管部(張樂)
編輯 | 于倩倩
審核 | 張玉
終審 | 趙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