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體驗 | 刻個回字,,小試一把
篆刻藝術(shù)作為國粹之一,,融萬千氣象于方寸之間,,向為歷代文人墨客所鐘愛,?;蜃宰杂?,或饋贈文友,,鈐記落款,,觀賞把玩,,從中獲得無盡的審美愉悅和藝術(shù)享受,。
6月7日,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山東省書協(xié)會員,,濱州市書協(xié)篆刻委員會主任,火天印社副社長張志彬老師為大家?guī)砹司实母赣H節(jié)系列課程——“我是父親刻下的印”篆刻藝術(shù)體驗課,。張老師向我們詳細講述了篆刻文化,,并現(xiàn)場教授篆刻藝術(shù)。
濱州市美術(shù)館館長張向軍主持了本次活動,。他首先感謝大家如約參加篆刻藝術(shù)體驗活動,,并向大家介紹了今天的主講人張志彬老師,希望大家能跟隨高水平的老師學到篆刻藝術(shù)的精髓,。
張館長特別提到,,濱州市文化館一直不斷地推出各種文化惠民活動,旨在通過文化培訓,,弘揚人文精神,,發(fā)展公共文化,豐富市民文化生活,,打造一個先進文化全民共享的新模式,,構(gòu)建一個培養(yǎng)健康文化生活的新載體,開拓一條高雅文化走向社會,、走進市民生活的新途徑,。
在張館長熱情洋溢的鼓勵下,大家滿懷期待地走進了今天的篆刻課堂,。
張老師首先向大家解釋了何為“篆刻”:篆刻即篆字,。自早期刻在龜甲或獸骨上的甲骨文,到后來青銅器上的金文,,再到后來秦代統(tǒng)一文字后的小篆,。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源遠流長,早期將刻字叫作“印章”,,后期才被叫作“篆刻”,。
文字的出現(xiàn),是人類邁入文明進程的一個重要步驟,。遠古社會的人們,,最初只能用口頭語言進行交流,憑借記憶傳承,??谡Z在時間和空間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當人們感到口語傳授的不足時,,文字就出現(xiàn)了,。
張老師帶領(lǐng)大家認識了各種各樣的印章及其特點,比如,,皇后之印典雅大方,,線條溫潤;假司馬印上有許多看不見的界格,;漢印講究四字平分,,橫平豎直,均勻分布,;還有陰陽結(jié)合的漢私印……精彩紛呈的各式印章令現(xiàn)場觀眾大飽眼福,,篆刻藝術(shù)的美在琳瑯滿目的印章中,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隨后,,張老師又給大家介紹了篆刻中必需的工具:石頭,砂紙,,刻刀,,印床……每一件工具都激起了大家濃厚的興趣。張老師娓娓道來,,耐心地為大家講解每一件工具及其用法,,并多次提醒大家,一定注意做好手的保護,。
篆刻是講究“刀法”的,,基本刀法分為沖刀和切刀兩種,其它刀法都是從這兩種刀法延伸出去的,。不管什么刀法,,都要貼著稿線,由一邊向另一邊勻速前進,。
“我是父親刻下的印”
聽完篆刻手法與注意事項,,大家就迫不及待地開始體驗了,。首先是刻“回”字。由于是初次接觸,,實際操作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不會拿刀,走線困難”等等問題,,張老師一一進行了認真指導,。很快,大家就“有模有樣”了,!
“在磨砂紙上磨石頭,,一定要均勻用力,以防石頭磨不平……”實踐過程中,,老師提醒大家要橫平豎直地刻好每一條線,。
為保證教學質(zhì)量,張老師還給大家布置了一個“家庭作業(yè)”——下次上課時,,每個人的石頭上要刻滿“回”字,,并再次提醒大家要注意安全。
本次活動由濱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辦,,濱州市文化館,、濱州市博物館、濱州市圖書館共同承辦,,濱州市傳統(tǒng)文化研究會,、山東崇廣文化協(xié)辦。